暑假到来,忙碌了一个学期的学生们迎来了难得的休息、调整的时光,随着“双减”政策出台,相信不少孩子、不少家庭都会在暑假安排体育类、健身类活动,“运动一夏”令人期待。
精神的放松不意味着安全这根弦的放松。每年暑假,青少年溺水事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有的是孩子们前往缺少监管、安全条件的野湖、野水游野泳,有的是正规水面、湖面、室内游泳馆等缺少安全监管措施手段,有的则是孩子缺少必备的自救、救人、防溺水技能等。对此,很多省市、单位都对防溺水工作高度重视,出台相关规定、指导,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省份还将青少年防溺水教育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技能、经验帮助青少年掌握必要的防溺水技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游泳之外,户外运动也是青少年学生暑假的“体育大项”。相比于室内项目,室外项目因为经常受到自然环境、不可控因素等影响,安全隐患更大,同样需要相关部门、单位以及学校、家庭的共同携手,为青少年户外运动搭建防护屏障。以航空运动为例,在夏季强对流天气频发的情况下,加强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飞行活动管理和风险提示是重中之重。另外对于户外运动过程中出现可预见的风险,组织者、管理者也应该立即采取“熔断”等手段,将风险降到最低。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无小事。暑期体育安全,需要有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应对机制,让青少年健康、安全度夏。而对于体育工作来说,时刻不能不能放松安全生产意识,要强化责任担当,始终将安全摆在重要位置,构建体育领域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切实提升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转自7月13日《中国体育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