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记者从河南省体育局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促进全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健康有序发展,日前,省体育局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河南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指南(试行)》(下称:《管理指南》)。针对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的准入条件、机构设置、场所设施、从业人员、培训内容、收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对于培训机构的设立,《管理指南》设置了一系列“门槛”。包括注册资金原则上不少于30万元人民币、成立培训机构需要体育主管部门出具的同意意见书、从业人员具备相应资质以及符合相关要求的体育器材和场地。《管理指南》规定,中小学校不得举办或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中小学、幼儿园在职教师不能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
《管理指南》要求,培训机构教学场所使用面积不少于办学场所总建筑面积的2/3;棋牌类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3平方米,其他体育项目每班次培训的人均培训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培训场所应预留安全距离,确保不拥挤、易疏散,具备与所开展体育培训运动项目相适应的场所空间;不得使用居民住宅、地下室、半地下室及其他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
对于培训机构从业人员的资质以及人员配置,《管理指南》明确要求,培训机构的教学人员、教研人员应持有以下6种证书中的至少一种——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经省级(含)以上体育主管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与此同时,培训机构原则上每班次培训的学员人数不超过35人,超过10名学员的培训应至少配有2名执教人员。
根据《管理指南》要求,培训机构应以“健康第一”“以体育人”为目标,根据青少年身心成长及体育运动科学发展规律,开展与培训对象的年龄、身体状况、运动能力等相匹配的专项运动技能培训。培训机构应制定与其培训项目相对应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采取必要措施防止运动伤害。同时,要自觉按照“非学科类”的相关管理要求,规范开展培训活动,不得出现名不符实的情况,不得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活动。
对于家长们比较关注的收费方面,《管理指南》要求,培训机构的收费应符合《河南省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资金监管暂行规定》。全面使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制定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严禁利用不公平格式条款侵害学员合法权益。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规定时长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