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许昌体育健儿鏖战酷暑练精兵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2-06-2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2022年上半年,各类竞技体育比赛受疫情影响陆续按下了“暂停键”。没有赛事检验冬训成果,夏训又接踵而至,练什么,怎么练?面对严峻的考验,许昌市体育运动中心围绕“积极备战”这一中心任务,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严格落实当前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的同时,组织各训练队有序复训,保证运动员在赛事停摆状态下,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各类比赛在短时间内无法全面恢复,竞技体育原本按时、按量、按周期安排的训练计划,由于比赛的不确定而变得无从下手。“以前按照训练规律,在强度安排上是一个上升螺旋,有上升期、平台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难度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加,越是接近大赛,难度系数就会越高,目的就是要在比赛时调整出最好的状态;现在比赛延期了,制订训练计划的参照没了,检验训练成果的方式方法也没了。” 市体育运动中心副主任吴俊涛说,面对这种突发状况,该中心主动寻求突破的路径与方法,不仅通过互联网形成了“封而不闭”的业务学习氛围,还以夏训为契机调整了备战节奏和周期,制订了一套合理的训练计划。

夏训是“去娇气、增实力”的训练黄金储备期,通过苦练把队员的竞技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今年夏训期间,市体育运动中心各训练队还开展了“云训练”活动,由教练员根据队员个人特点,尤其是重点夺金队员的综合素质制订安全、科学的训练计划,通过微信群展示集中练习、微信视频单个辅导完成规定任务。同时,教练员还通过线上监督指导,将线上训练和实时反馈融为一体,“第一时间”进行反馈点评,提高训练效果。

在夏训期间,市体育运动中心各运动队还通过开展队内测试赛等方式激发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其中,跆拳道项目的队内测试赛让各年龄段运动员一起比赛,采取大运动员让分、小运动员激励的方式,把队内测试赛办得有声有色。

赛事延期为备战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但也为年轻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提供了时间窗口。这一点,正在积极备战省运会的运动员闫凯旋就有清晰的认识:“和其他选手相比,我最大的差距在技术动作细节的处理上,刚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补短板,提高夺金率。”

“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严防死守,抓好细节,不遗漏不疏忽。在训练方面,因为我们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比赛,但受疫情影响按照正常节奏推进的竞赛活动暂停了,常规的备战思路和模式也随之暂停。我们的想法就是既然常规模式‘暂停’了,那就打破常规,把‘无赛’变‘有赛’。”市体育运动中心摔跤队教练周杰在训练分析时说,“面对比赛延期的各种挑战,我们要在摸索中创新突破,没有比赛创造比赛——队内测试赛、队内循环赛……各教练还要结合自己训练项目的特点,以提高训练水平为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模拟比赛,以检验训练成果。”

他还表示,常规的训练周期安排往往以长时间的“全面撒网”为主,一年的训练计划根据某些重要赛事而定。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传统训练周期理念在时间和节奏上无法完全跟上变化,所以,该中心的传统训练理念正在与新兴的板块周期训练理念相融合,运动员随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竞赛项目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训练节奏,这也是最高效的办法。

比赛延期造成的不确定性,让运动员始终处于慢性压力中,迷茫、彷徨、烦躁等情绪难免出现。对此,市体育运动中心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干预方法融合在一起,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更注重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增强运动员的抗压、抗干扰能力。各运动队还通过入场训练、仪式训练,营造积极向上的赛事氛围,纾解运动员的心理压力。

强化体能是国家体育总局为中国竞技体育开出的“运动处方”。体能训练是中国竞技体育的“重点必修课”,也成为许昌竞技体育的“关键词”,在训练备战中的分量大增。

恶补体能短板对许昌竞技体育来说,还有着更具针对性的意义——近三届省运会,许昌的夺金优势项目主要集中在摔跤、自行车、跆拳道、拳击等以体能为主导的项目上,所以,补强体能也有助于保持优势。

也正是基于此,许昌竞技体育对体能的重视程度再上台阶,“体能过关”成为运动员参加省运会的“门票”。“有些重点运动员持续达不到要求,我们会发出警告:现在没达到,下一次再达不到,就不能参加省运会。”周杰说。

体能是增强专项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是实现项目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夏训,更是狠抓体能、磨炼意志的关键期。闫凯旋正在备战省运会86公斤级比赛,通过夏训狠抓体能测试,他的场上应变能力变强了。除了摔跤运动员之外,拳击运动员李响如今在队内测试赛中打到第三回合也依然能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并且因为有了体能的支撑,他出色的拳法技术更有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