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运会在广州隆重开幕。作为西藏代表团的一员,我非常荣幸在现场见证了这一盛事。这不仅是一次竞技体育与历史文化的深度交融,也是一次体育精神与数字科技的精彩碰撞。整场演出在内容编排、视觉效果与科技创新等方面都令人震撼,处处洋溢着激情、活力与开放的时代气息,让我深切感受到大湾区人民对八方宾朋的热情与真诚。
11月10日至13日,我以科研人员的身份随队前往广东清远,全程参与了十五运会摔跤项目比赛。赛区体育馆外观设计独具匠心,安保与志愿者队伍严谨细致,坚守在各自岗位维护秩序;裁判与工作人员秉持公正,认真执裁每一场较量;运动员们在赛场上奋勇拼搏,教练员与团队成员也全程关注、为选手呐喊助威。这样的画面,正是他们几年如一日刻苦训练的缩影,令人动容。竞技体育虽以成绩论英雄,但在我看来,每一位全力以赴、勇于突破自我的运动员都值得尊敬。
本次全运会决赛,我们共有7名运动员出战自由式摔跤项目,尽管成绩不尽如人意,但通过全程参与赛事保障,我深刻体会到这个团队在最艰难时刻所展现的凝聚力与“从头再来”的决心。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日常训练与赛场实战之间存在的差距,这也对我们的科研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如何在赛前与赛中进一步优化膳食补充策略,实现科学控制体重?如何系统调节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特别是在心理层面进行更精准地引导?又该怎样强化康复治疗,有效预防赛前伤病?这些课题,无一不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临场发挥。
摔跤绝非仅凭力量就能取胜,它对速度、耐力、反应、专注力以及心理素质都有极高要求。我们将认真总结本次大赛的经验,在反思中持续打磨、寻求突破。我们的队伍依然年轻,相信经过四年的厉兵秣马,定能重整旗鼓,继续向前!(作者系西藏自治区体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转自11月17日《中国体育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