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竞技体育
聚集各方英才 创新科技未来——2023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大放异彩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23-10-20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日前,一场航空航天科研创新盛宴在湖南长沙激情上演,这是由国家体育总局航空无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国防科技大学联合主办的“逐梦空天 共赴新程”2023年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暨科研类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英文简称“CADC”)。

为发掘创新后备人才搭建平台

回顾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的发展历程,整体赛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04年,一项规则简单的航空院校之间的航模载重挑战极限的比赛,只有4所航空院校,20多名学生参与,设计作品水平参差不齐。

20年来,赛事规模不断扩大、竞赛内容逐渐创新、科技含量逐年提升,推动该赛事成为了极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到目前为止,共计有近170所大学、超过十万名学生参加,已发展成为世界大学生航空航天科研类三大顶级赛事之一。

在2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81所知名大学、高中学校近1500名优秀飞行器设计人才和航空航天模型爱好者齐聚一堂,共同角逐这个融合了科技创新、工程实践、团队协作和对抗竞技的航空航天科研类赛事的最高荣誉。

本届总决赛除大学组外,新增设高中组,共11个赛道,包含对地侦察与打击、多级模型火箭发射与载荷回收、模拟舰载撞网回收等共计10个创新竞赛项目和1个科技创新评比项目。科技创新评比评委阵容强大,有来自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全国11所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8位航空航天领域专家保驾护航。

“赛事以体育竞赛为平台,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部署,结合国防、国民经济建设以及国家重点科研任务,进一步发掘拓展大学生和科研院所相关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高中学生参与航空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积极性,为航空工业和国防建设发掘创新后备人才、检验创新作品搭建平台。”总局航管中心运动三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为空天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

赛事的不断发展不仅促进了航空航天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为中国航空航天工业的崛起提供了强大的后盾。通过比赛,越来越多的新一代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飞行器设计及航空航天事业未来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热闹非凡的比赛现场,西北工业大学代表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凭借着对航空航天科技的热爱和执着,经过数月的精心设计和制作,带来了各具特色的参赛作品。自2004年首次参赛以来,西北工业大学的飞行器设计团队一直是比赛的中坚力量。

本次比赛也不例外,由42名优秀学生组成的航模代表队在比赛中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这些学生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比赛限时载运空投项目中,西北工业大学荣获一等奖及团体第一名的佳绩。

这些创新科研技术的应用,不仅体现了西北工业大学在飞行器设计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整个赛事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意。“学生们创新性地将理论中所学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飞行器设计制作与操作的实践中,大幅度提升了参赛飞机的性能。”学校航模队老师郭庆说:“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学生们卓越的创意和团队合作精神,也充分体现了他们在科技探索和工程实践方面的成果。既关注了飞行器的性能、安全和环保等要素,又不乏对未来飞行器设计的独特思考。”

作为本次赛事东道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参加6个项目的比赛,荣获3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比赛对学生来说是实飞竞赛,备赛和参赛是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作品性能和操作技能,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锤炼学生专注、坚韧、执着的意志品质。”参赛队指导老师、副教授白锡斌还认为,“赛事是一个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学生通过参赛,能够加深对航空飞行器设计和飞行规律的认识,毕业后能够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为国家未来的航空和国防事业注入新鲜血液。”

为青年一代树立榜样

本届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总决赛为青年一代树立了榜样,为国家的空天事业注入了新的能量和动力。本次赛事涵盖火箭、无人机、太阳能飞机、微型飞行器等领域,涉及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气动、控制、总装、飞行试验等多个学科专业,以顶级赛事为牵引开展综合性创新实践。引导学员树立“学空天、知空天、用空天、爱空天”的理想信念,拓展科技创新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升创新实践水平。

作为本届赛事的主办方之一,国防科技大学在大赛中展现出了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的良好形象,对提升其学科影响力、扩大学科知名度、冲击双一流学科、打造一流学科高峰具有积极作用,大赛也为教员提升科研能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交流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副教授刘龙斌说:“承办本届大赛,我们希望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的姿态向全国人民展示自身的改革成果,吸引和发掘更多的航空航天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为通用航空航天产业的蓬勃发展、为航空航天国民教育事业的普及,以及空天领域创新人才培养,贡献科大力量。让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优秀的青年人才在祖国的空天事业中大放异彩!”(转自10月19日《中国体育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