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竞技体育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市绚丽绽放
【信息来源:【信息时间:2019-10-21  阅读次数: 】【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从1995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军运会至今已经24年,从筹备本届军运会到开幕历经4年共计1460个日日夜夜。10月18日,武汉的这个夜晚,世界军运会终于因中国而绽放光芒,在这场130分钟的开幕式上,本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创军人荣耀 筑世界和平”的口号和中国文化完美结合,让世人如痴如醉,赞叹不已。

视觉盛宴背后的“中国科技”

在开幕式演出中,《黄河大合唱》的背景下,和体育场几乎等高的巨幅“奔腾的黄河”投影无比震撼,现场观看的观众都很惊奇于此前并没有看到任何屏幕,却可以突然出现如此巨大的投影。据悉,这就是曾经被报道的投影视控技术应用,记者在开幕式后向专业团队了解得知,这次的投影面积和投影手段多样化,此次是水幕投影,依托水幕呈现的视觉投影被称之为“雾森”,这种视觉呈现手段视觉效果非常通透,不喷雾的时候肉眼很难看到,不影响其他节目的表演,而喷水的时候可以达到媲美LED冰屏的效果。

除了让人惊讶的“雾森”技术应用,舞台的神奇变化也让人赞叹,很多外国友人在开幕式现场不断询问记者,中国人是如何把黄河长江、亭台楼阁、船只桥梁这样的实物像变戏法一样“从地下变出来”?这个问题同样让现场很多中国观众非常好奇,因为演员奔跑中踩出水花的“黄河”竟然是真水,更神奇的是这些“黄河之水”竟然可以实现30秒出现,30秒消失。演出之后,开幕式专业人员告诉记者,这次开幕式采用了国内首创,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三维立体式舞台,特别是在体育场下面“另有洞天”,很多大型演出道具都是通过直通地上地下的升降机送到场地,而“变水”技术,未来可能会在更多大型演出上使用。

一场美轮美奂的开幕式,一场传递中国文化的盛宴背后,是中国科技进步的体现。

跨越千里感受军运之美

军运会让大武汉走向世界,更让世界看到武汉,千万武汉市民融入其中,拥抱八方来客,广交世界朋友,无数外国友人在军运会期间来到武汉,很多海外华人更是不远千里回到祖国感受军运之美,感受祖国的强大。

在开幕式现场,两位武汉籍女士李利与兰茜格外引人注目,她们都穿了一身运动服、脸上贴着国旗贴纸,在观看完开幕式后,两人心情仍是激动不已。兰茜说道:“开幕式的表演太让人震撼了,文艺表演在短短时间内将中华文明、历史进程、现代高科技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不断刷新脑海中对自己家乡的印象,深为自豪。”

兰茜现居住在海外,这次专门从英国飞回来观看军运会开幕式,她激动地告诉记者:“这次开幕式太让人感动了,听到国歌时我都热泪盈眶了,开幕式传递的中国文化太精彩了!”李利打趣道:“变化太大,她差点找不着家了。武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我们对家乡的热爱越来越浓厚,作为30年的好闺蜜,一同见证了武汉的变迁,感觉现在武汉就是一个国际大都市,文明程度越来越高,我在武汉生活了40多年,过去到任何地方的时候,会觉得外地好,现在不管出差到哪里,都觉得武汉好。”

开幕式结束后,她们参与军运的脚步并未停歇,接下来会去观看排球、足球比赛,特别是冠亚军的决赛。“因为我们也是健身爱好者,平时爱好跑步,我们希望和这个城市一样,充满青春的活力。武汉真的太好、太美了,应该让全国了解武汉,让世界来了解武汉。”

精彩来自五个月的辛勤付出

飞奔的战车战马、由“武”到“止戈”再到“和合”的文字队形变换、太极图、满天星、长城……在时长50分钟的表演环节中,由空军空降兵某部1900名官兵独立完成的“和合之道”表演,给全国乃至世界观众奉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觉盛宴。

在中国军人惊艳演出的背后,是2000余名官兵的辛勤付出。为完善节目的艺术效果和呈现方式,从骄阳似火到丹桂飘香,官兵们在训练场上一次次冲刺、一次次翻举盾牌,随着节目的反复修改、删减、完善,经历了20多次模拟排练。从今年5月开训至今的5个多月时间里,官兵们经历了创新创意、定性定型、专攻精练、直前准备等训练阶段,包括正式演出人员和预备人员在内的2000余名官兵,共完成16种队形146个动作的训练。

“我们将动作进行拆分,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会钻到盾牌下,一个个进行纠正。”担任教员的教导员董璐在表演后和记者说,“为了保证动作的齐整,我们将参演官兵分成18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分头训练。动作掌握慢的突出动作训练,摸不准音乐节奏的强化音乐节拍训练,两样都有差距的,就统一成立排练临时突击队,通过定向突破,逐步将动作规范印入官兵们的脑子里、身体中。”

“连续五天、连续六天训练到凌晨两三点的情况不在少数,为了利用好场地,为了向时间要质量,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排练。”新排长郑卓说,这是一次区别于军事训练的磨炼,同时也是锤炼官兵顽强战斗作风、昂扬精神风貌的良好机遇,锻炼并提高了官兵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完成重大政治任务的能力。(转自10月19日《中国体育报》02版)